一月 | 二月 | 三月 | 四月 |
五月 | 六月 | 七月 | 八月 |
九月 | 十月 | 十一月 | 十二月 |
由学而思公益基金会联合腾讯公益发起的“给孩子的第一节AI课”项目自6月启动以来,依托学而思专为项目打造的课程内容,联动29所高校支教团队,深入全国120余所小学,惠及20000余名学生。看着孩子们上手体验人工智能,用"小思AI"生成未来职业照片时惊喜的表情,听到他们争先恐后地提问,我们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给孩子的第一节AI课’只是一个起点。”项目发起人、学而思执行总裁、学而思公益基金会理事长位晨表示,“现在人工智能素养获得了各个层面的重视,我们也希望在这方面做一些具体的工作,能够有所补充和助益,让更多孩子在早期就能接触和理解人工智能。学而思会长期致力于用爱与科技助力教育创新与普惠,推动AI技术服务于人,助力孩子们的终身成长。”
石榴籽计划(Forever-Bond Program)是2016年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主播海霞发起的普通话推广公益项目,以“童语同音 同音同心”为宗旨,致力于在边疆地区、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推广普及普通话,通过语言教育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该项目通过开展教师培训、研发有声读物、捐赠“小石榴书屋”及智慧教室、组织研学活动等方式推动语言教育。学而思于2025年参与并支持该公益项目。
由学而思与腾讯公益共同推出的“给孩子的第一节AI课”公益项目走进当地校园,让孩子们通过互动体验初步了解人工智能,也为2025年暑期公益行动画上了句号。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郭传杰,讲解了博物馆教育、科学教育的重要意义和现存问题。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贺新强,凭借北大生物标本馆丰富资源,传授打造特色“校本课”的宝贵经验,引导教师以生物标本为切入点,设计激发学生兴趣的探究课程。史家胡同小学特级教师郭志滨则分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博物课程融合的技巧,丰富课程文化底蕴。同时,学而思博物张丹博士、蒙皓博士联合北京大学孟世勇老师、刘超老师,为研修班教师提供校园实践示范课,助力“校内博物馆+课后实践”的连贯式教学。
为我们的两位学而思素养的年轻英雄点赞!👏 王彦策老师,六年四次配型成功,终于达成造血干细胞捐献这一人生成就,用他的坚持和行动点亮了生命的希望! 孙浩然老师,在接到红十字会的电话后,迅速做出决定,用自己的青春Passion为患者献上重生的机会!✨ 他们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善良、勇敢和激情,也让我们看到什么是轻而易举的伟大。「帮助别人,从来都是一种自然与美好。」 为他们的善举喝彩!为有这样优秀的同事骄傲!❤️ #生命之光 #热爱与勇气"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起,北师大教育集团、学而思公益、北京蒲公英中学教育研究中心、田字格公益四家合作伙伴参与实施的“启智健心——毕节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面发展计划”在毕节开展。经过一学期的深耕,项目覆盖七星关区、威宁县5所试点学校,惠及3424名学生与132名教师,以“教育生态重塑+精准干预”的双轮驱动模式,为破解乡村教育难题提供了创新样本
1月7日9时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大量房屋倒塌,牵动全国人民的心。 1月8日,好未来宣布通过学而思公益基金会向日喀则灾区捐款200万元人民币,用于灾区的紧急救援、受灾群众生活救助以及灾后重建等工作。 好未来心系所有受此次地震影响的同胞,我们将
2024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学而思大科学在公益事业的道路上深耕细作,积极推动科学教育的普及。在辽阔的乡村和繁忙的都市,我们为孩子们点亮了探索知识的明灯,用科学的光芒照亮了他们前行的路。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用行动为孩子们架起了通向未来的桥梁,用科学的力量托起了他们的梦想。
一颗颗小小的自信的种子已经种进了孩子们的心里。他知道,这颗种子总有一天会发芽、壮大。在阳光中,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这些花草树木的灿烂未来